想问大家一个问题:
如果你走在路上,
(资料图)
突然被陌生人搭讪,
要求去你家吃一顿饭,
你会是什么反应?
这个事情,最近就发生在了上海某石库门的弄堂里。
一个身高2米的博主拿着录像设备,打算去阿姨爷叔家里“蹭顿饭吃”
(注:这位博主是某短视频平台的一个网红博主。平时就是去全国各地逛,随机要求去别人家吃顿饭,然后他会拍视频记录下吃饭聊天过程。)
结果...在上海,他碰壁了!
很多被随机问到的阿姨爷叔都婉转拒绝了他的请求。
“我们晚饭吃好了,不好意思哦”
“不方便”
“屋子小得嘞”
“这个我是帮别人做的”
“我一个人啊,主要我一个人不方便。”
“自己也没吃”
问下来,弄堂里住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,而且蛮多是独居。
一位阿姨表示:
“家里就我一个人,我不烧饭的。”
阿姨还说,晚饭一般不吃的。就吃个苹果吃个玉米。
弄堂里的另一位阿姨也说自己不烧饭。
有意思的是,这位北京小哥还碰巧遇到了一位北京来上海生活的阿姨。当问是否能去家里吃饭时,阿姨也表示为难:“啊但是……”
总之在这一期视频里,博主没去成上海人家里。他自己总结被拒绝的原因:“说着外地口音的两米大个,说要跟您上家里吃饭”,确实也挺吓人的。
有人批评上海人冷漠,
也有人赞赏上海人的边界感
视频发出来以后,弹幕上就有不少网友认为,上海人太小气。
不过,立马就有网友反驳:真不是冷漠,而是上海人习惯向来如此。
别轻易让陌生人上门很多人还是有安全意识在的
就连其他城市的网友也表示:一个陌生大哥要跟你回家吃饭第一反应绝对是拒绝
有网友指出,上海是一个有边界感的城市,不干扰别人,也不希望被别人干扰。
媒体记者晏秋秋曾发文《上海人的边界感》摘录如下:
相当一部分上海人,不喜欢跨越边界。
整个中国,“边界感”最分明的,大概是上海。而因为这种感觉,上海人常会被人说“排外”、“看不起外地人”。其实,很多上海人是不愿意打搅他人,也不愿意被打搅。
因为有“边界感”,所以上海人的另一个特点,就是“契约精神”。亲兄弟,明算账!要么不讲,讲出来的,就要做到。所以和上海人打交道,谈判总是痛苦的,但谈好的东西,总是能够不折不扣落实。
因为有边界,所以就专业。上海有一个“油墩子阿婆”,儿子欠下90万元债务,又丧失了劳动能力。阿婆为子还款,一个油墩子一个油墩子地挣钱还债,终于在离世前,还请了债务。
在上海人的价值观里,这就是腔调。“油墩子阿婆”保留了“边界感”:我不需要你来可怜,我和你就是债主和欠钱人的关系,所以,我要遵守契约,把钱还给你。
边界感并不意味着隔绝和冷漠
它是一种平衡的艺术
需要我们在维护自己的边界的同时
保持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
(上观新闻综合)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